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前身是靜生生物調查所和云南省教育廳于1938年7月合作成立的云南農林植物研究所,1959年4月,經國家科委批準正式成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所以“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為所訓,旨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造福于民。研究所的發展目標定位是:立足中國西南,輻射東南亞和喜馬拉雅,在植物學、植物化學及植物資源發掘、利用與保育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將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區域特色鮮明、貢獻突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所,成為我國重要生物資源的戰略儲備基地、天然藥物和資源植物產業化成果的原創與孵化基地,我國植物分類與生物地理學、植物化學、種質資源等研究領域高級人才培養和知識傳播基地。
近期昆明植物研究所所史館建設項目已順利完工,目前僅限預約參觀,下面是小編對昆明植物研究所所史館亮點的介紹,先一睹為快吧!
進入所史館就被植物研究所大廳內的形象墻給吸引住了,大型的銅刻浮雕人物場景像表現出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歷史感和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
進入所史館,正對面的便是昆明植物研究所的logo,logo內圈為植物造型,一方面表現出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對象為植物,另一方面表現出該所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所徽外圈為綠色,內圈為綠色,生動將植物的顏色搭配,突出其對植物的關注。內圈植物下的數字為建所時間1938年。
入口左側是刻有植物研究所“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為所訓的“鎮館之寶”,右側是電子簽名臺和影音室。
電子簽名臺可簽名留影,留影圖片可通過郵件對外發送,影音室環境舒適內置休息椅,影片播放的是關于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歷史和取得的一些成績。
繼續向左側前行便可看見一條約50米的過道,過道兩側的墻上掛著的是歷代植物學大師和專家的手繪植物科學畫。
進入前言廳半圓型的多媒體投影屏格外醒目,其內容是有關云南植物的相關介紹,銀幕前的云南數字沙盤地圖會根據介紹的相關植物提示到該植物的相應位置,投射到半圓形玻璃罩前的“博士解說員”也會做出多種相應的提示和引導動作,講解時顯得格外的生動。
走進云南植物學研究史廳從明代徐霞客對云南植物的記錄到西方采集家Père Jean Marie Delavay對云南植物的采集,再到中國近代學者與云南植物采集的相關人物介紹最后到云南植物學研究機構之興起的講解。
圍著云南植物學研究史展廳內部走了一圈,細讀展板內容就仿佛跨越了數百年的云南植物研究歷程和昆明植物研究所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繼續向前是植物學科分類以及圍繞植物研發出來的部分產品以及民族植物學研究。
走進植物所場景還原室你能看見古舊的辦公桌椅和上世紀的實驗器材,直觀的展示出老一輩研究員的工作環境。
不經意間看到了吳征鎰老先生留下的手稿,從字跡中便能看出專業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實在是令人折服。
人物專館是對當代植物學界泰斗吳征鎰先生和蔡希陶先生的生平介紹。
野外科考廳是介紹昆明植物研究員們為采集標本進行的野外考察概況,在那個交通不便,物資與技術相對匱乏的年代,野外科考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場未知的探索。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步會遇見何種驚喜或危機。對他們來說,沒有最艱苦的條件,只有更美麗的風景,還有等待探索的驚喜。很多山林地區車輛無法通達,只有依靠腳步去丈量。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的深山,一頂帳篷,必要的科研設備,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孤行僧般的生活,甚者為了科研考察而甚少與家人相聚。
再往前是科技扶貧、科學普及、黨群工作與創新文化的介紹和所取得的成果。
一座展廳,承載的文物和文字,傳遞的是一代又一代植物研究員刻苦求真、唯實創新的精神。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使館是由云南駿宇國際文化博覽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策劃布展的展館,駿宇文博在此次項目中的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領導的高度認可和評價。
歡迎致電駿宇文博
咨詢電話:18187500213
座機:0871-68065340
聯系人:段女士
? end ?
部分資料來自網絡
關注博物館、展館展會設計——駿宇文博
股票代碼:870635
駿宇文博